提到香港的美食,率先想起的必然是聞名中外的「蛋撻」(台灣稱為蛋塔)。「撻」是英文「tart」的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蛋撻即以蛋漿為餡料的「tart」。 蛋撻的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的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的蛋撻外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 蛋撻源自英國,而何時傳入香港則未有準確年份。有人說自1940年代起,香港餅店已出現蛋撻,1950年代至1980年代打入多數茶餐廳。 香港不少餅店及茶餐廳也有售賣蛋撻,而香港的蛋撻皮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曲奇皮,另一種是酥皮,前者鬆脆富牛油香,後者酥香鬆化,要脆要酥任君選擇。 網友好評 Top 3 香港蛋撻店舖 大家喜歡曲奇皮還是酥皮蛋撻呢?留言跟我們分享一下吧。 ...

據說在19世紀中期,美國的一位脾氣暴躁的廚師,由於忍受不了顧客抱怨炸薯條切得太厚,一氣之下故意把薯條做得非常薄非常脆,並加了大量的鹽,以致於叉子都插不起來。 結果報復並沒有奏效,那位客人反而覺得這道菜的口感非常好,其他客人也紛紛要求品嚐,從此美味的薯片就誕生了。 不過早期的薯片由於受到保存方法的限制,只能現做現吃,後來發明了各種能長時間保存食物的方法,薯片才流行起來。 目前市面上的薯片大致分為兩種包裝,一種為袋裝,一種為筒裝,袋裝薯片是由原個馬鈴薯切片製成的,筒裝薯片則是由馬鈴薯泥壓製而成的。上一篇文章,我們已經了解過筒裝薯片的製作方法,今天就來看看袋裝薯片的生產步驟吧。 清洗馬鈴薯: 製作袋裝薯片必須選用新鮮的馬鈴薯,採摘不超過24小時,否則會出現黑點,馬鈴薯先清洗乾淨,洗掉表面的泥土 削皮: 馬鈴薯在削皮機內不斷翻滾,與摩擦輪接觸,完成脫皮,這種削皮機每小時能處理半噸馬鈴薯 篩選: 馬鈴薯在分揀機上按大小不同分開,小的會直接落下 大的則被切割成小塊 切片: 削完皮的馬鈴薯會再清洗一遍 之後被送進切片機(切片機的刀片是可調的,以便加工出不同厚度的薯片,或不同形狀的薯片,例如波紋形) 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將馬鈴薯甩到鋒利的刀片上完成切割 平均每個馬鈴薯能切成三十多片 油炸: 切好的馬鈴薯片需要再清洗一次 烘乾 送入油鍋炸 撤調味料: 炸好的薯片會先在傳送帶上瀝油,然後撒上調味料 攪拌,使調味更均勻 裝袋: 稱重 入袋,袋內充入氮氣,封口 完成,可以裝箱出貨了 由於薯片含大量澱粉,特別容易氧化變質,所以為了延長保質期,包裝袋內充滿了惰性氣體:氮氣。氮氣無毒無害,不僅能延緩氧化反應,還能防止細菌滋生,充氣鼓起的袋子更能在運輸過程中防止薯片破碎。同樣,筒裝薯片的包裝筒內也充滿了氮氣。 那麼,袋裝薯片和罐裝薯片,你們更喜歡哪種呢? 參考資料:Discovery《How It’s Made》S02E01Potatoes process.com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於網絡 ...

*** 本篇是根據個人親自試吃之後的真實感受,分別介紹每一種口味。人和人的感受和喜好都不同,食後感僅供參考。 *** 草莓味 (STRAWBERRY ALMOND) 杏仁外面的粉末化學香精味比較重,沒有真實的草莓味道,有些失望,不太推薦。 焦糖鹽焗味 (CARAMEL SALTED ALMOND) 入口滿滿的焦糖味,同時帶著淡淡奶油般的清香,鹽焗味恰到好處,口感層次分明,有點海鹽焦糖的感覺,鹹甜鹹甜的,不會很甜。 乳酪味 (YOGURT ALMOND) 酸酸甜甜的乳酪口味,鬆脆清新。不過吃多了會有種話梅味的錯覺,so sad。 烤玉米味 (BAKED CORN ALMOND) 較為特殊的一款,裡面除了杏仁之外還添加了36%的酥脆玉米粒,玉米很香甜,但玉米粒比較硬。 蜂蜜牛油味 (HONEY BUTTER ALMOND) 經典的蜂蜜牛油味,個人覺得蜂蜜味不太明顯,牛油倒是很香濃,屬於中規中矩的一個味道,一般人都應該會喜歡。 芥末味 (WASABI ALMOND) 就是芥末味,有點辣和嗆鼻,味道很好,完全不膩。但本身接受不了芥末的朋友就不推薦嚐試了。 紫菜味 (LAVER ALMOND) 杏仁外面包裹著肉眼可見的紫菜碎,紫菜味很濃,相對比較鹹。 香辣雞味 (HOT SPICY CHICKEN ALMOND) 是真的是辣雞炒麵的味道,夠辣夠爽,帶一點甜味。雖然很辣,但還是香得讓人吃到停不下來。 黑糖奶茶味 (BLACKSUGAR MILKTEA ALMOND) 黑糖味非常濃郁,奶香也足,但味道真的偏甜。愛喝黑糖奶茶的朋友應該會喜歡。 巧克力脆脆 (CHOCO ALMOND PUFF BALL) 同樣是脆米的口感,但巧克力味一點都不濃,更像是化學香精的感覺,不是特別推薦。 提拉米蘇味 (TIRAMISU ALMOND) 超級推薦!杏仁外面包裹了一層厚厚的提拉米蘇蛋糕塗層,剛咬下去是軟軟的感覺,裡面的杏仁很酥脆。 太妃牛奶味 (TOFFEENUT LATTLE ALMOND) ...

車仔麵是香港一種廉價麵食,車仔麵的特色是食客們可以自己選擇麵條、湯底及配料的種類。 車仔麵出現在1950年代,當時香港的經濟尚待發展,來自中國國內的難民湧入香港,謀生困難,香港街頭因此湧現了流動攤販,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麵檔擺賣咖喱魚蛋和車仔麵之頖的熟食。販賣車仔麵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麵條和配菜,配菜通常有魚蛋、牛丸、豬皮、豬紅、蘿蔔等平價菜式。顧客可為麵條自由選擇配料,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因此車仔麵在當時甚受歡迎。但由於準備食材及販賣的地點常有衛生問題,所以車仔麵又稱為嗱喳麵,「嗱喳」在粵語中有「骯髒」的意思。 隨著生活水平改善和衛生要求提高,加上政府加強對流動小販的管制,街頭熟食小販漸漸消失。車仔麵逐漸改為在熟食中心或店鋪定點經營,但依然保留了容許食客自由選擇麵條、湯底及配料的模式。 具備以下條件,才算是有水準的車仔麵: 湯底味道濃清甜,但不可搶味; 各款配菜有水準,以四款最受香港人歡迎的配菜為例,豬皮要軟硬適中、豬大腸煙韌有油脂甘香、蘿蔔清甜無渣、雞翼尖要完整入味; 粉麵要夠爽滑,不可煮得過熟。 網友好評 Top 3 香港車仔麵店舖 不知道大家心目中又有哪一間車仔麵店舖是推薦的呢?又有哪些配菜是必點的呢?留言跟我們分享一下屬於你的那一碗完美車仔麵吧。 ...

大家有沒有發現,超市裡的薯片大致分為兩種包裝,一種為筒裝,另一種為袋裝,口感各不相同。筒裝薯片無論是形狀、大小還是厚度都出奇的一致,甚至彎曲的角度也一樣;而袋裝薯片則大小不一、形態各異。 筒裝薯片是由馬鈴薯泥壓製而成的,又叫複合型薯片;而袋裝薯片則是由原個馬鈴薯切片而成的,稱為切片型薯片。 那麼,這兩種薯片是怎樣製作的呢?今天先帶大家看看筒裝薯片的製作方法,下篇再跟大家分享袋裝薯片的製作方法。 製作包裝筒: 機器將厚牛皮紙捲成筒狀,內層附上錫紙,錫紙有助於保持存放在內的薯片新鮮和防止受潮。 外層貼上包裝紙 切割(包裝上有標識記號,便於機器識別並切割) 安裝封邊 貼封口。接下來再蓋上蓋子,包裝筒就製作完成了,然後機器將紙筒翻轉,尾部朝上,薯片將會從尾部裝入 混合馬鈴薯泥: 馬鈴薯泥、玉米澱粉、水、調味料等按照特定比例混合,攪拌均勻 把馬鈴薯泥壓製成一張又寬又薄的薄片形狀 切割、定型: 裝有橢圓形摸具的滾輪在薄片上切壓出一個個形狀相同的馬鈴薯片,這就是為何罐裝薯片形狀都一樣的原因(都是相同摸具切割出來的) 剩餘的邊角部分會回收繼續壓製成薄片 用凸起的滾輪碾壓薯片定型,形成彎曲的形狀 油炸: 運輸帶將薯片送入油鍋中油炸,由於薯片很薄,所以只需要炸11秒就熟了 瀝油、降溫、撒調味料,然後整整齊齊的擺放好準備裝罐 工人會將不合格的薯片剔除 稱重、裝罐: 按照設定好的重量,將薯片稱重、裝罐 封罐,製作完成 薯片的魅力相信沒有多少人可以抵擋,不過薯片含油量通常在30%左右,屬於高脂肪高鹽食物,長期和大量食用都會對健康不利。所以薯片雖然好吃,可不要吃過量哦。 食物百科下一篇將分享袋裝薯片的製作方法,請繼續多多支持哦。 參考資料:Discovery《How It’s Made》S09E03Potatoes process.com維基百科 圖片來源於網絡 ...

菠菜 主要營養素: 維他命A、維生素B6、維他命C、β胡蘿蔔素、葉酸、鐵、鉀 益處: 維持血糖穩定抗氧化輔助治療缺鐵性貧血症 注意事項: 痛風及尿酸過多不宜食用腎臟病和腎結石患者宜少食用脾胃虛寒和腹瀉患者食用可能會引起不適 豆腐 主要營養素: 蛋白質、鈣、維生素E、大豆卵磷脂、半胱胺酸 益處: 幫助降低壞膽固醇維持骨骼健康、抗衰老預防老年癡呆症 注意事項: 痛風及尿酸過多不宜食用服用抗生素(消炎藥物)時不宜食用腎臟病、缺鐵性貧血及低碘患者宜少食用豆腐不宜一次大量食用 傳聞:菠菜和豆腐一起吃易生結石?錯!  菠菜含有草酸,豆腐含有鈣質,所以有人認為,這兩種食物一同吃的話,就會形成草酸鈣結石。 事實上,答案是不一定,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會不會生結石,要看體質、危險因子。醫師指出,菠菜豆腐湯不會影響到沒有結石的正常人,除非本身存在著一些危險因子,譬如遺傳、天氣、職業、性別、年齡、飲食、代謝、某些跟結石有關的疾病等。在這些危險因子加乘作用下,自然就容易在體內生結石。 如果要降低產生結石的機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水」,也就是每天至少要喝二千毫升的水! ...

#10:阿舍食堂究醬拌麵擔仔乾拌麵 寬麵很有嚼勁,讓人很期待,味道很好,有點辣和鹹,略帶甜味,還有很多香料。 #9:三米拌麵手作限定蔥味拌麵 麵條粗細正好,味道真是太棒了,蔥的味道恰到好處,不太鹹,不太辣。 #8:TTL台灣煙酒(原公賣局)花雕酸菜牛肉麵 人氣超高,麵條的份量很多,花雕酒和濃濃的牛肉湯,配菜除了蔬菜還有真正的牛肉,這個組合非常美味。 #7:新宏鹿港麵線老薑麻油風味 薑和芝麻的組合很有趣,細細的麵條將兩種口味完美地結合起來,就非常美味了。 #6:曾拌麵過海製麵所麻油椒香味 寬麵條邊緣較薄而中間較厚,嚼起來味道很好,而洋蔥和四川麻油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5:小廚師泰式綠咖哩雞味 麵條配上一份辛辣的綠咖哩、大塊蔬菜和真正的雞肉,非常美味。 #4:小拌麵古早味雙蔥油細麵 細細的麵條,味道是香甜帶鹹的青蔥和蔥油,組合在一起的效果非常好,清爽又舒服。 #3:老媽拌麵BLUE ELEPHANT綠咖哩味 不少人都喜歡泰國菜和咖哩,這款口味獨到之處在於,咖哩與台灣麵條搭配得非常好,讓兩種菜系的完美平衡和諧一致,令人印象深刻。 #2:老媽拌麵擔擔麵 麵條嚼起來很香,味道也很好。芝麻、花椒油、花椒、芝麻醬、醬油的味道都很好地配合在一起,簡單的組合造就複雜的味道。 #1:阿舍食堂究濃紅燒牛肉麵 台灣的寬麵給人一種非常獨特和美妙的口感,湯裡有濃郁的牛肉味,還有淡淡的四川花椒味道,而且裡面有真正的牛肉。 以上就是「泡麵達人」(The Ramen Rater)里納許(Hans Lienesch)給出的2020年台灣十大泡麵排名,不知道各位網友又認不認同呢?大家心目中的排名又是如何的呢?留言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原文作者:Hans Lienesch (The Ramen Rater)原文出處:The Ramen Rater圖片來源:The Ramen Rater ...

慕斯的英文是Mousse,是一種奶凍式的甜點,最早出現在甜品之都法國巴黎。最初甜點大師們在奶油中加入起穩定作用和改善結構、口感和風味的各種輔料,冷藏後食用發現其味無窮,成為蛋糕中的極品。 冰冰涼涼、絲絲順滑,入口即化的口感,不用烤箱,而且還不需要什麼巧術,就算是零基礎的新手也能輕鬆做出來。作為親子活動,和家中小朋友一起動手做也十分適合! 小貼士 1、魚膠片在夏天建議用冰水浸泡,因為溫水容易使魚膠片融化,導致效果不佳。 2、餅乾底一定要壓實,利用牛油的低溫凝固性,形成底部。 3、火龍果果泥中加入的慕斯糊大約是火龍果果泥的2倍。 4、沒有慕斯圈模具也沒關係,可以將慕斯糊放進喜歡的杯子裡,一樣好吃。 ...

牛肉麵可以說是台灣國民美食,從台北市曾經舉辦過幾屆牛肉麵節,喧騰一時,就可看出台灣人對牛肉麵的喜愛和重視。據說牛肉麵的起源是國民黨政府遷台後外省人在台灣所創造的美食,當年的外省老兵因為思念家鄉,就將家鄉的四川豆瓣醬牛肉和蘭州拉麵加以改良,成為現在的川味牛肉麵及清燉牛肉麵。一碗看似平凡的牛肉麵裡竟滿載了思鄉之情。 牛肉麵在台灣除了紅燒和清燉口味之外,還衍生出了許多獨特的種類,例如:番茄、麻辣、沙茶等等。麵條搭配上,除了一般常見的麵條外,大部分店家還提供寬麵、寬粉、河粉、關廟麵、刀削麵、粉條、粉絲、麵線等供客人選擇。 牛肉麵現已發展成海外華人地區的普遍食物,在各個城市裡都能找到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牛肉麵。大大塊豐腴軟嫩的帶筋牛肉浸泡在芳香濃郁的湯汁之中,手擀麵條爽口彈牙有嚼勁,搭配蔥花及辣椒再加點酸菜,這樣的美味無疑是記憶中最令人難忘的味道了! 網友好評 Top 3 台北牛肉麵店舖 ...

六記從李六師傅算起,至今已有60多年,傳承至二代李佳明先生手中,不論是鹵水還是製面,仍然堅守古法釀製。竹升印面的方式,令面皮更加通透薄軟,所以在油炸時,雲吞的表皮顯得更加酥脆爽口。錦鹵醬更顯奇特,與一般的醬料認知不同,醬上配有豬肚、洋蔥和粉腸,據聞是五十多年沿襲至今的配方,配上酥脆的雲吞別有一番風味。 ...